游客发表
在国内,像中国节能一样渴望拓展海外光伏业务的企业还有很多,有的甚至可以用雄心勃勃来形容。
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期间,中国将建设100座新能源示范城市,并进一步建设并网光伏发电站,在中国中西部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微电网示范区,通过多种手段推动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应用。光伏组件生产成本比国外高出约20%。
资金障碍方面,资金短缺,长期融资问题亟待解决。图表 2010年全球光伏按区域别市场份额在欧洲的主要市场,光伏产业目前进入了一个政策紧缩的阶段,补贴削减的速度要远远大于成本下降的速度。尚普咨询对于光伏产业的投资建议有三点:1、太阳能电池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,设备供不应求。同时光伏企业在过去的12个月中成功的募集到了超过100亿美金的股票与债券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数量少,银行贷款利率较高。
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程龙贤认为,中国光伏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,已经掌握了包括太阳能电池制造、多晶硅生产等关键工艺技术,设备及主要原材料逐步实现国产化,产业规模快速扩张,产业链不断完善,制造成本持续下降,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。2010年,全球前五大光伏市场国家为德国、意大利、捷克共和国、日本与美国,这五个国家占据了全球80%的需求。部分光伏企业利润不足5% 2010年,中国77家钢企利润不及澳大利亚两大矿商盈利的一半,钢铁行业的前车之鉴值得中国光伏产业反思。
2011年伊始,中国光伏产业在产能过剩的指责声中蹒跚起步,据对国内几家大型光伏企业的了解,虽然新年以来出口订单满满,但利润却越来越薄。一方面,新的一年,中国光伏企业的产能大于2010年;另一方面,欧美国家需求量的增长幅度也不像去年那么强劲,全球市场陷入了供大于求的局面。而光伏能源的发展是对全世界百姓有益的事情,未来全球光伏产品的使用率必然会提高,所以国际市场前景依然是光明的。江苏某中型光伏企业有关人士对媒体表示,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说,海内外市场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持续下行,近来企业利润下滑非常严重,已经不足5%。
除此以外,提升管理水平、降低成本,完善企业文化、发展品牌,也是光伏企业未来的解困之道。但更令人担心的是,国内光伏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,这难免令人猜测,光伏行业会否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翻版,成为受低利润所困的下一个产业链悲剧
据公开资料显示,美国太阳能在2008年为342MW,2009年为485MW,但到2010年则达到1GW,成为仅次于欧洲的第二大太阳能电池市场。去美国投资,已是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热点,尤其是太阳能领域。在顾华敏看来,不够合理的招标无法确定太阳能电力上网补贴价格,已经成为启动中国太阳能市场的阻碍。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远高于中国,中国新能源企业去美国投资设厂,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。
施正荣称,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市场,但这一潜在的世界之最,却迟迟不见启动的迹象。到美国去投资?2011年1月,在中国贸易代表团访美之行中,中美两国政府与企业签署了多项协议,总额逾400亿美元,其中仅清洁能源领域就超过200亿美元,范围涉及核电、风电、太阳能、水电、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。晶澳太阳能CEO方朋也对本报记者表示,就太阳能制造技术而言,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,但市场主要在欧美,到当地去投资建厂是把握市场的重要手段。由于太阳能产生的电力在成本上远高于传统能源,所以,太阳能市场启动的关键前提是,确定的太阳能电力上网补贴价格。
我们在美国的投资十分顺利,2011年年中,产能将扩大到50MW。而301法案调查,正是美国对本土新能源产业的保护举措之一。
作为最早在美国建厂投资的中国企业,尚德电力公关经理张建敏称,在美投资是尚德电力的得意之作。当然,这也是一个无奈的举措。
而SunPower、FirSTSolar、VEStas等欧美新能源巨头却热衷于在中国投资设厂。并且,在技术方面,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池亦无落后之处,而方朋甚至认为,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世界第一,并称,虽然欧洲和美国都有企业寻求被晶澳并购,但由于其技术并不胜出,我们还在衡量。王月海称,美国太阳能市场在快速扩张,但与此同时,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情绪也在高涨,很有可能会出台政策,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太阳能产品的准入。据张建敏介绍,上述美国组件厂已建成投产,并将于2011年年中将生产能力扩大到50MW/年。在惩罚措施方面,301法案的威力,要远大美国一般的反倾销反补贴法规,如果301法案裁定中国新能源产品存在倾销或补贴行为,那美国不仅可对新能源产品,同时还对中国其它产品采取提高关税等报复性措施。此前,国家能源局组织实施了两次太阳能电站招标,并期望通过竞标来确定太阳能电力上网补贴价格。
过去,中国太阳能产业被称为两头在外的产业,随着产业的发展,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会长赵玉文称,两头中的一头原材料,目前已基本得到解决,过半原材料转为国产,但另一头市场在外,短期内看到不缓解的迹象。目前来看,效果也很不错,2010年我们在美销售约200MW,获得美国太阳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。
在美国投资设厂,在张建敏看来,也是一个完善生产链的举措,美国是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和原材料的最主要供应商,另外,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一些辅料也主要由美国厂商生产,通过在美国设厂可以实地了解美国的太阳能产业配套情况,把握最新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。2010年5月,美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之一SunPower宣布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。
而尚德之所以如此早地在美国投资设厂,是因为市场出现了变化,看到了很多美国太阳能市场崛起的预兆,张建敏称,近两年美国太阳能市场快速发展,希望在美建厂投资来快速占领市场。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秘书长王月海对本报记者称,包括风能、太阳能在内的中国新能源,到欧美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避开贸易保护,总体规模不会太大,毕竟欧美成本实在太高。
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对于奥巴马政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,其上台后不久就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,准备在3年内让美国清洁能源的产量倍增,并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使美国经济再度驶入快车道。正如王月海所言,中国新能源产业已在许多方面做到世界第一,但在市场这一块,中国企业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,到海外投资建厂,在当下不失为一种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措施。而让业界震惊的是,2011年1月,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长青太阳能Evergreen宣布,其将于3月份关闭在美工厂,裁员800人,并将制造业务移至中国。谁对谁错?当欧美新能源企业纷纷向中国进军时,中国新能源企业却开始在欧美投资设厂。
王月海称,由于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人力,在中国生产制造太阳能电池有明显的成本优势。无法启动的内需中国虽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品生产国,但国内市场却相当有限。
而且,由于地方太阳能上网补贴价格要以类似招标项目为准,大大延缓了中国太阳能市场的发展。2010年3月,中国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布,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2000万美元建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厂。
动力显而易见,中国新能源企业纷纷奔赴美国投资。不同于之前的贸易争端,这是美国第一次对清洁能源启动301法案调查。
2011年1月,中国赛维LDK宣布将以约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Solar Power70%股份。事实上,在美国的组件厂是我们公司自动化程度最高,或者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组件厂。事实上,除了尚德电力,天威英利、阿特斯、赛维LDK等中国主要太阳能企业也在欧美展开投资,主要风能企业金风科技[20.20 -4.31% 股吧]、华锐等,亦在谋划在欧美建造生产基地。提出上述调查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称,中国政府给予新能源企业高额补贴,使得中国风电[0.81 -2.41%]、太阳能的出口获得价格优势,并指责中国对外国企业参与招标采取歧视性限制。
特别是太阳能产业,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统计,中国太阳能产业95%以上的产品均销往国外。中国太阳能企业热衷于在美投资,主要还是为了避开贸易保护。
实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。[page]绕开贸易壁垒不过,相对于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的热情,美国本土企业却在向外转移,其中,向亚洲转移是主要方向。
据尚德电力提供的资料显示,其厂址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古德伊尔太,投资约为1000万美元,形成约30MW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年生产能力。但中环光伏总裁顾华敏称,由于前两次招标规模过小,成功的竞标者大多不计成本,有人就说,只是打个广告,造成竞标形成的上网补贴价格偏低,作为中国太阳能产业主力军的民营企业大多被迫缺席。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